来源:BOB体育安全版 发布时间:2024-04-25 03:51:46
“轧”在上海话里是一个常用词、多义字,读音介于ga与ge之间,转义是碾压,如被车辆碾压而死,上海人讲做“被车子轧煞脱了”。一般的含义为挤、拥堵。“轧”也写做“劜”。
曾经,江南民间传说,四月十四日是吕洞宾的生日,这一天吕洞宾下凡,装扮成乞丐混迹于人群之中,人们假如有幸与吕洞宾相遇,就会得到神仙的照顾,有病除病,无病消灾,所以人们争相到人群里轧来轧去,叫做“轧神仙”“劜神仙”。“轧闹茻”便是凑热闹;“轧淘”“轧淘伴”便是结交、结伴;“轧朋友”能够指交朋友,日子上往往指结识异性朋友,即谈恋爱;“轧账”是核算账目;“轧预兆”是依据端倪推测工作的开展的新趋势;“轧扁头”指处于两面夹攻的地步而左右为难,如“老婆要这样做,老娘要那样做,我是‘三夹板’,轧了傍边,真真是‘轧扁头’了”。
早年,上海的公交车非常拥堵,尤其是顶峰时刻,非得花吃奶的力气才干够挤上车,上海人讲做“轧电车”“轧公交车”,当然,“三只手”运用“轧公交车”进行“摸皮夹子”,则叫做“轧轮子”。在“轧公交车”时,车厢里现已挤满了人,下面的人持续往里挤,上面的人或许会掼出一句闲话——“煞得来啦,又弗是‘轧户口米’”。上海人拎得清、听得懂,便是叫下面的人不要再往里挤了。
所谓“户口米”便是政府部门依据户口或人口定额配给,计划供给的口粮。1937年“八一三”淞沪抗战后,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区域悉数沦亡。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迸发,上海全面沦亡,海外粮食进口的通道完全被堵截,上海的粮食供给处于极度困难的状况。日本侵略者把粮食宣告为军需物资,实施统管、统制,饥民争夺粮店的事常常见诸报端。1942年,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粮食缺少状况,现已被日本军操控的公共租界工部局、法租界公董局从7月6日起,在租界内的粮店悉数实施“计口授粮”,也便是上海人所谓的“户口米”。每一市民发给一张购米卡,每张购米卡每星期能买白米一升半,碎米半升;而没有挂号户口的人,连“户口米”也买不到了。其时的“一升”大致相当于“一市斤”,“计口授米”的量显着不行;而实在的状况更糟糕,许多米店无米可售,有的米店尚有少数剩米,也不愿意出售,设法经过暗盘途径卖个好价钱,所以,很多饥民蜂拥而至,力争上游在米店排起长长的部队。米店门口争购“户口米”的市民摩肩接踵,针锋相对,拼命挤轧,吵架、殴斗的事随时产生,工部局、公董局不得不派出很多工作人员到现场维持次序,并争夺改动这种乱象。上海人就把此现状叫做“轧户口米”,后来把相互拥堵、争前恐后也讲做“轧户口米”。“轧户口米”的现象在1945年抗日战争成功后根本完毕。可是,抗战成功后的我国又进入新一轮的内战时期,钱银严峻价值降低,物价飞速上升,物资匮乏,供给严重,“轧户口米”仍然是上海人“必修课”。
新我国建立后,政府实施统配、统购、统销方针。所谓“三年自然灾害”时期,以及今后的一段时期里,日子物资匮乏,许多东西都要凭据凭票供给,处处都是排队现象,“轧”是不免的,所以,“轧户口米”仍然是一些老上海人的口头语。改革开放,人们的收入进步,物资供给充分,社会日子、环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排队现象少了,即便需求排队,大多数人都会恪守次序,排队购买或进出,“轧户口米”早已成为前史,谚语的运用频率逐步下降。(薛理勇)